??????app

新闻公告

    学研结合,平台共育:宁大土水学院学子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荣获佳绩

    发布日期:2025-08-02 点击量:

    近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圆满落幕。由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教师(同时为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干科研人员)指导的3项作品喜获佳绩,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本届大赛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主办、江苏科技大学承办,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智慧水利创新设计”为核心主题,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鼓励参赛者融合多种技术开展实物作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突出“节水优先、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新技术在水利领域的实践应用,通过赛事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训练的积极性,为水利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本次大赛竞争激烈,吸引力十足,共吸引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宁夏大学等160 所高校参与,报名作品达 428 项,参赛师生逾 1000 人。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121 所高校的 348组作品跻身网络评审环节;最终,92所高校的 168组作品脱颖而出,成功晋级现场决赛。在决赛阶段,各参赛队伍通过作品演示、分组答辩及答辩复赛等多轮环节展开激烈角逐,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在水利创新领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卓越的实践能力。


    由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申晓晶、李超超老师指导的作品《一种智能测控的农田灌溉回归水高效净化回用装置》(参赛学生:王水瑶、李兴煊、张敏、线启龙、刘天赐);由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教师、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冯克鹏老师及宁夏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白俊英老师共同指导的作品《融合盐碱治理与水肥循环利用的土培型日光温室智能灌排系统》(参赛学生:邢欣格、杨晓、周士博、马竣),分别斩获全国一等奖;由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谭军利、李娟老师指导的作品《新型智能渗灌器》(参赛学生:陈炳同、杨丹毅、赵春衫、周梓怡)荣获全国二等奖。


    作品《一种智能测控的农田灌溉回归水高效净化回用装置》聚焦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及农田尾水浪费引发的土壤盐碱化痛点,项目团队创新设计并研发出一体化农田灌溉回归水净化循环装置。该装置通过多级协同处理工艺实现水资源高效回用,采用梯形模块化结构,兼具布局紧凑、运行低能耗、维护低成本的显著优势。此项设计有效破解西北地区农业尾水污染治理与盐碱化防控的难题,对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用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品《融合盐碱治理与水肥循环利用的土培型日光温室智能灌排系统》针对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设施农业中普遍存在的土壤盐分积累、水肥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项目团队设计并研制了一种融合盐碱治理与水肥循环利用功能的土培型日光温室智能灌排系统。该系统以"灌排耦合—水肥回收—多级净化—智能再利用"为核心技术路径,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可显著降低土壤盐分,构建了高效水肥资源利用的闭环管理体系,可提升温室作物生产的用水用肥效率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



    作品《新型智能渗灌器》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集流渗灌技术中渗灌器存在的清理困难、易堵塞及维护不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底座 + 底座与上盖连接 + 上盖设置提拉装置并增加智能监测系统的新型智能渗灌器。该型渗灌器不仅显著提升了清理效率,降低了维护难度,还通过增设前置过滤网增强了过滤效果,减少了杂质堵塞风险。该创新方案可有效延长渗灌器使用寿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次获奖,既是 “学研结合、平台共育” 人才培养模式结出的丰硕果实,更是学院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发力、深耕水利人才培育的生动实践。从课堂理论到科研实践,从学院的专业教学积淀到工程中心的技术研发支撑,师生们在协作中,将水利学科的前沿问题转化为创新设计的灵感源泉,让学生在真实科研场景中锤炼了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未来,学院与中心将继续以国家级赛事为牵引,进一步利用教学资源与科研平台优势,推动课程体系与科研项目深度融合,鼓励更多师生跨平台组队,持续为学生搭建 “从理论到实践、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成长阶梯,着力培养既懂专业理论、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水利人才。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Copyright 2010-2015  建议使用IE9.0以上、Chrome、Firefox最新版本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您是第 位访客